11月20至21日,由中國作物學會油料作物專業委員會、中國農科院油料所聯合主辦,山東省花生研究所協辦的中國作物學會油料作物專業委員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在青島成功舉辦。來自全國31個省市區近200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有關代表800余人參加了大會。
學術年會開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作物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農科院副院長萬建民,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傅廷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副院長王漢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農科院院長張新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青海省農林科學院春油菜研究所所長杜德志,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褚瑞云,山東省農科院院長萬書波,青島市科技局副巡視員高杰等有關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油料所所長黃鳳洪主持會議。
大會提出,油料科技界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新理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面向世界油料科技前沿、面向油料產業發展和廣大油農需求,加快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為推進油料油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鄉村振興、“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實現油料產業跨越式高質量發展,譜寫我國油料事業新篇章而努力奮斗。
學術年會頒獎典禮
經學會遴選和專家評審,決定授予傅廷棟、官春云、羅鵬、李殿榮、傅壽仲、劉澄清、許澤永、甘信民、趙合句、安玉麟等10位在油料科技領域做出重大發明、發現和科技成果的科學家“終身成就獎”,授予洪登峰、華瑋、李浩杰、盧坤、苗紅梅、鄧乾春、王林海、鄭明明、熊發前、張昆等10位在油料科技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創新獎”。
基諾賽克參與會議
基諾賽克一直致力于群體遺傳和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的研究,在本次大會上展示了低中高通量基因型分析解決方案,為科技創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相比于傳統育種技術,這種分子育種技術選擇更準確、更高效,可使育種周期大大縮短,且成本降低,因此近年來也越來越受到關注,這種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的有機結合有可能成為孕育作物遺傳育種的第三次技術突破。